今天的教育,必须着眼于明天的科技和后天的社会。中小学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,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,而且是教育思想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集中体现。在由“应试教育”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,教材出版工作要转变过去的一些观念,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,强化教材出版工作的现代意识。
管理不等于教材的编写和编辑
就中小学教材出版工作而言,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,其一,教材的编写、审定、试用等;其二,教材的印制生产、供货等,前者以教育部组织编写为主,出版单位编辑协助为辅;后者则以出版单位为轴心,与各印刷厂、物资供应、新华书店配合完成。
作为出版单位的教材管理部门,所从事的工作虽然也主要是脑力劳动,但这种劳动不同于教材的编写和编辑工作。其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1、协助本地区教育部门编选、宣传推广教材,制定中小学教材用书目录,配合新华书店做好征订工作。2、作为制版、租供型版及相关出版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印前的准备工作。3、安排教材生产任务、协调物资供应、控制生产进度、监控印制质量等。4、检查和审批出厂成品,配合入库发行,完成生产结算,做好印后服务。换句话说,出版社教材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通过与教育部门、负责印制工厂、物资供应商、新华书店的相互沟通,协调分工,监督控制等活动,将书稿、型版变成教科书,并配售给中小生师生。
教材出版新形式下的服务工作
中小学教材出版工作的中心是出版高质量的教科书保证课前到书,为国家的基础教育服务,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服务,一个从事教材出版的工作者,都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自己工作的服务对象,增加服务的意识,清楚地知道自我作的成效如何,最终是由供给中小学师生的教材来实现的。教材出版管理工作的服务总体讲有三个方面,即为教育部门服务;为印制生产服务;为中小学师生服务。为教育管理部门的服务主要是通过相互的沟通来完成。向教材选用的决策者提供有关信息,使他们全面了解国内各种教材的状况,选用适合本省中小学的优秀教材,向教材编写者介绍教材生产工艺及新技术,保证教材编写的意图能够充分完美的展现。为印制生产服务是教材印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服务的中心环节,主要有以下几点:1、提供优质的型版。2、根据印厂设备类别和档次,提出不同的生产实施方案。3、内容、图文不同的教材,采用不同规格和质量的纸张。4、产品生产过程中,协调编、印、供、发之间的关系;以保证教材优质按期供应。为中小学师生的服务是指教材出版的售后服务,由于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正常学习,因此必须树立明确的售后服务意识,从纯商业的角度讲,花了钱的学生应该得到印制合格的课本。教材印制的售后服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:1、公开刊登教材不合格产品的调换办法,公布服务监督电话,遇有换书的情况必须负责到底。2、同教育部门,一些学校开座谈会相互沟通,调查了解教材的质量和课前到书的情况,征求售后服务的意见。教材出版管理部门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,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声誉,而且可以确保教材印制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。
如何强化管理
教材的生产与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一样,要经过多道工序,其看似简单的生产流程又是一个较复杂的多单位合作实施过程。加之教材的品种多,数量大,出书时间相对集中,产品质量尚无有效检测器具予以控制等因素,使生产管理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要做好教材生产的管理工作,就要围绕着多出高质量教材这一目标,改变管理意识,完善管理机制。出版单位教材的生产管理工作,由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大部门组成。两者有时相对独立,但更多的情况下互相交融,构成一个完整的教材生产管理体系。其内部管理应突出对管理机制、管理手段和从业人员素质进行优化,以保证教材生产计划的执行。教材成本与质量的控制,合理有效地利用生产厂家的技术设备。其外部管理应引入竞争机制,加强质量监控的力度,强化印制原材料的配置,严格工艺操作的规范,实现教材印制任务按期、保质、足量地完成。由于教材印制中不可预见的问题较多,管理工作必须在保证时间、质量的前提下随机应变处理,因此要有严格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,使具体的管理操作有章可循,有据可依。把管理的思想转变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,把管理方式落实到强化岗位责任制的目标,把生产结构调整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,使生产管理工作数据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。要想实现这“三化”,必须在管理意识和日常工作中突出一个“严”字,坚持一个“细”字,抓住一个“实”字。“严”就是要做到,落实有关教材印制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,不心慈手软,不打折扣,使其执行到位。严格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,实行质量一票否决,做到奖罚分明。“细”就是要做好印前的准备工作,明确各品种的印制要求和特点,完备任务交接手续,掌握生产任务进程,跟踪进行质量抽查,划分落实管理的责任,并把它贯穿在全部印制工作中。“实”就是要抓落实,把印制质量和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工价和任务量挂钩,运用经济手段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,保证每季教材能够按时送到广大师生的手中。
教材出版管理工作要从人治到法治
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要想建立一个规范、有序、充满生机活力的教材出版印制体系,就必须强化法制的意识,注重出版法律、法规的学习,努力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。同时,学会运用法律,也是教材出版管理工作改变过去人治为法治,变习惯为规范,优化教材出版印制环境的保障。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,涉及教材出版的各方面都逐步开始推行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,明确相互之间的成果、产品、劳务的转让或互供关系。教育部门规范了中小学教材的管理和编写工作,并通过与出版社签订教材出版合同或协议书,将所编写教材的专有出版权授予出版社,这一举措保证了中小学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,对教材工作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人民教育出版社、人民美术出版社、人民音乐出版社等教材出版单位,以协议书的形式,明确了各省、市、自治区租型单位有偿使用其专有出版权的印供关系,有效地制止了教材出版业务的纷争。各地的教材出版生产管理部门为了确保教材印制能顺利进行,分别同物资供应商、印制工厂等签订了有关合同或协议,使教材印制工作逐步走向法制的轨道。实施教材多样化方针以来,在教育部门和出版单位的共同努力下,中小学教材已由绝对的统一性,走向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局面。一纲多本,选用教材的权力下放到基层,减轻学生负担等教育改革,必将使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和发行发生很大的变化。教材出版如何接受市场经济法则的考验,怎样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,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深思的重大课题。
信息来源: 中华读书报
信息作者: 赵国瑞
|